Viola da Gamba Sonata in D Major, Wq. 137, H. 559: I. Adagio, ma non tanto - Daniel Müller-Schott

古水:

*classical in mood*(不一样的古典) 之
C. P. E. 巴赫「D大调维奥尔琴奏鸣曲」
首乐章: 不过分的柔板
(Viola da Gamba Sonata in D, Wq. 137, H. 559: I. Adagio ma non tanto)

        作为承启巴洛克与古典时期的重要人物,卡尔·菲利普·埃曼努尔·巴赫(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 1714.3.8-1788.12.14)的音乐寓丰富情感于多变乐句中,尽管其对父辈(J. S. Bach、Telemann)风格之模仿曾招致有失公正的指责,然在和声运用上的锐意探索,使其与对位传统渐分泾渭,进而以强调对比的“感性风格”直接影响了德奥古典乐派的成型与发展,“第一维也纳乐派”的尊崇,使其在整个18世纪下半叶的欧洲享有极高艺术地位,技法理念更隐约渗透进F. Mendelssohn等人的创作思想中。
        与作曲家对键盘乐器的擅长及其艺术赞助人之个性喜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奏鸣曲,尤其是键盘(键盘伴奏)奏鸣曲在卡尔一生的创作中占据相当比重,逾二百部的庞大数量多完成于17岁后的求学生涯(1731-1738)及服务于腓特烈大帝的三十年间(1738-1768),涵盖了独奏键盘、大/小提琴、长笛、木管、维奥尔琴乃至竖琴等旋律乐器,更在形式上跨越了三重奏鸣曲和独奏奏鸣曲,从而为古典奏鸣曲结构样式之确立打下基础。
        三部“维奥尔琴与通奏低音奏鸣曲”(Wq. 88/Wq. 136/Wq. 137)结构上均为三乐章,各段速度安排上的不确定性和显而易见的巴洛克室内奏鸣曲残迹,似乎印证了作曲家在曲式探索上的踯躅步履,然渐渐清晰的主调风格与和声语汇却依然教人辨出些许海顿、莫扎特的影子。此处推荐大提琴与钢琴演绎版本,专辑同时收录老巴赫的三部同体裁作品(BWV 1027-1029),以现代乐器对古乐文献作重新解读,虽有损其独特韵味,倒也更合今人之聆赏意趣,汲古鉴今,权作步入古典音乐大门之密匙,未尝不可。 

大提琴: 丹尼尔·穆勒-修特***
           (Daniel Müller-Schott)
钢琴: 安吉拉·休伊特***
        (Angela Hewitt)

热度(40)
© 2023/Powered by LOFTER